離婚後搬出去住,有哪些可能會發生的法律危機!?

法律Talk

離婚後搬出去住,有哪些可能會發生的法律危機!?

歡迎回到《解鈴之聲》,我是鍾依庭律師。在節目開始之前,提醒大家,如果有相關的法律問題,歡迎透過節目下方圖片連結,預約免費法律諮詢。今天是我們的特別單元〈女人學〉,要談一件在離婚或婚姻風暴中,女性常常不得不面對的事——搬出去住。 對許多女性來說,這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巨大轉折。有時候是因為房子不在自己名下,被對方要求搬離;有時候是因為家暴、外遇等安全疑慮,逼得自己必須立刻離開原有環境。這種突然的搬遷,不只考驗妳的心理韌性,也牽涉到法律保障與實際生活安排。 今天,我邀請了我們事務所的法務 Esther,一起從法律、生活、心理三個面向,聊聊如何面對「搬出去」這個人生關卡。 一、法律上的第一步:妳有權利保護自己 鍾律師指出,很多女性在婚姻破裂時會面臨對方突然要求搬離的情況,甚至只給兩天時間,還有人直接換鎖或用威脅手段逼迫離開。但其實,只要婚姻還在存續中,即便房子登記在對方名下,妳仍享有「共同居住權」。 如果對方強行換鎖、暴力驅離,甚至以短時間搬離威脅妳,這些行為可能構成強制罪、傷害罪,或可申請保護令。也就是說,法律上並不支持「立即趕走配偶」的行為。 因此,如果妳已經意識到婚姻關係可能走向離婚,建議先預做準備,包括: 1.盤點是否有娘家、朋友可以暫時借住 2.預留緊急租屋預算 3.提前熟悉租屋市場、了解通勤與小孩學區因素 4.搬出去不是逃跑,而是給自己更多安全感與選擇權。 二、租屋須知:簽約、押金與修繕責任 搬出去後,選擇租屋是最常見的解決方式。鍾律師與 Esther 在節目中特別提醒幾個重點: 1.簽正式書面契約 房屋租賃條件,包括租金、押金、租期、管理費、水電瓦斯計算方式等,都應明確寫在契約中。口頭約定容易引發爭議。 2.確認房東身分 若對方是二房東,要確認其與原房東的契約是否允許轉租。若屬違法轉租,妳可能面臨中途被迫搬遷的風險。 3.修繕與押金問題 房屋原本附帶設備(冷氣、馬桶、管線)故障,一般由房東負責維修。押金不得因「正常使用痕跡」被無理扣留,牆壁稍微泛黃或有水垢屬合理損耗,房東不能藉此拒退押金。 4.頂樓加蓋可租嗎? 雖無完整權狀,但只要出租人是事實管理人(持鑰匙、負責維護),租賃仍可成立,但風險較高,需自行評估。 5.懂得法律保障自己,才能安心展開新的生活。 三、心理重建:讓新家成為妳的安全基地 節目中,Esther 分享了許多案例:離婚女性常專注於訴訟與財產分配,卻忽略了心理復原。 搬出去住,不僅是換個空間,更是重建心理與生活的起點。建議妳: 1.營造屬於自己的生活儀式感:擺上一束花、一幅畫,為自己泡一壺茶 2.培養陪伴感:可以養寵物,或參與瑜伽、插花、品酒等女性社群 3.從角色中抽離:暫時不再只是「太太」或「媽媽」,而是回到自己的身份 當妳學會把新空間變成「自己的堡壘」,孤單感會慢慢被安全感與自我認同取代。 四、提防隱私侵犯與跟蹤騷擾 離婚後,仍有許多女性遇到前夫透過孩子刺探隱私,甚至在孩子包包放錄音筆或定位器,藉口是「保護小孩」。 鍾律師提醒,這種行為已超過合理範圍,可能違反隱私權或構成跟騷行為。建議的因應方式: 1.第一時間拍照存證,並訊息告知對方 2.可考慮報警備案,必要時申請保護令 3.若持續遭跟蹤或騷擾,應由律師協助採取法律行動 4.保護自己,不只是身體安全,更包括生活與心理空間的自由。 五、孩子與生活節奏的重建 若有子女,共同監護下的會面交往也需重新安排。鍾律師提醒: 1.除非孩子有需求,會面交往不需另一方全程陪同 2.遇到對方在樓下徘徊、跟蹤,可透過監視器、警衛證詞蒐證 3.對孩子而言,穩定情緒與愛的陪伴比法律爭奪更重要 搬出去住後,妳可以專注於和孩子共度高品質時光,同時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新生活節奏。 搬出去,是給自己的第一份自由,搬離原本的家,也許是不得已的決定,但它同時是妳人生新篇章的起點。 在《解鈴之聲|女人學》裡,鍾依庭律師希望提醒每位女性:離婚不等於結束,妳依然有能力為自己建構新的家,新的生活節奏,甚至新的幸福。如果妳正面臨婚姻難題、搬遷困擾或法律疑問,歡迎透過節目連結預約免費法律諮詢。晨曦法律事務所願陪妳一起走過迷惘與挑戰,迎向屬於自己的嶄新人生。

上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