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明明睡滿八小時,還是很累? 睡眠週期、褪黑激素、咖啡因與生物時鐘的完整解析
失眠乃人之常情!?相信這是不少現代人的體會吧!身邊好多人都在問同一件事:「我明明睡滿八小時,為什麼還是好累?」其實我們以為的「睡覺」,跟身體真正需要的「睡眠」,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。這次ListenContent有感說 特別分享「孫孫醫師的女子相談室」節目內容「女子讀書會|為什麼要睡覺#2 睡不好是身體在求救?關於睡眠週期、褪黑激素與咖啡因的真相!」並將孫孫醫師講的重點整理出來,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重新理解,原來睡眠不是靠運氣,而是靠生物時鐘、褪黑激素、咖啡因代謝、還有你每晚腦袋在跑的那些睡眠循環。
如果你常常睡不好、半夜醒來、隔天精神差,或是覺得自己越來越「被睡眠綁架」這篇整理版,會讓你重新知道,你不是睡不著,而是你不了解身體怎麼睡。
為什麼你明明睡滿八小時,還是很累?
睡眠週期、褪黑激素、咖啡因與生物時鐘的完整解析(節目內容整理版)
以下內容為本集節目的重點整理,依照原始逐字稿脈絡重新組織,協助讀者一次看懂整集談的睡眠神經科學。
一、睡眠端看的是「睡眠品質」,不是睡眠時數
節目一開始,孫孫醫師指出,許多人常問:「我睡滿八小時,但白天還是很累,為什麼?」關鍵在於:睡眠不是只看時數,而是看週期是否完整、荷爾蒙是否正常、身體是否進入深睡與做夢的循環。
因此,本集會從三個角度來解釋睡眠:
1.生物時鐘怎麼決定你什麼時候該睡
2.褪黑激素的真正功能
3.咖啡因為什麼會讓你越喝越清醒
4.睡眠週期如何影響你的記憶力與身體修復能力
二、生物時鐘:你的身體天生知道何時該醒、何時該睡
人類的生物時鐘位於大腦中央的「視交叉上核」。視交叉上核位置靠近兩眼視神經交叉點,是身體接收光線的重要中樞。節目中提到:
早上光線進入眼睛,視交叉上核會做出兩件事:
1.核心體溫上升
2.自律神經從放鬆切換成警覺
晚上沒光時,大腦則會:
1.核心體溫下降
2.自律神經轉成放鬆模式
3.啟動睡眠相關荷爾蒙
值得注意的是:即使你整晚不睡,核心體溫依然會按照 24 小時節奏上下起伏。也就是說,就算你熬夜,身體的節律也不會「因為你想晚睡就跟著調整」。節目孫孫醫師也補充了實際體會:年輕時晚上值班精神好,能快速判斷,但隨著年紀增加,晚上執行高耗能工作的能力明顯下降。這不是退化,而是生物時鐘本來就設計成「白天活躍、晚上休息」的人類節律。
三、褪黑激素:它不是助眠藥,只是告訴你「天黑了」
褪黑激素由松果體分泌,它的功能常被誤會。節目清楚說明:褪黑激素的角色是「宣告夜晚開始」,而不是「讓你昏睡」。比喻如下:如果睡眠是百米賽跑,褪黑激素是「計時官」,負責喊:「預備、開始。」但真正跑步的是身體其他調控睡眠的機制,它並不會催眠你。
節目也補充:
1.黃昏時褪黑激素大量釋放
2.清晨光線進入眼睛後,褪黑激素會立刻停止分泌
3.因此跨時區者最常使用褪黑激素來「調整時間感」
節目強調了一點:褪黑激素對一般失眠者的「催眠效果」其實有限。有些人覺得有效,是因為安慰劑效應。
四、咖啡因如何阻斷你的想睡訊號
節目花了大量篇幅解釋咖啡因的作用機轉。大腦會累,是因為腺苷(Adenosine)累積。清醒越久,腺苷越多,睡眠壓力越強。
但咖啡因會:
1.卡在腺苷受器(receptor)的位置
2.讓腺苷無法傳遞「我累了」的訊號
3.因此你會以為自己很清醒
也就是即使你腦中累積大量腺苷,只要咖啡因把位置佔住,你就感覺不到疲倦。節目也說明:
1.咖啡因喝下後 30 分鐘達到高峰
2.其半衰期為 5 到 7 小時
3.晚上喝咖啡,凌晨體內仍有大量咖啡因
4.年紀越大,代謝越慢,越容易被咖啡因影響睡眠
更提到實際差異:
1.冷萃咖啡咖啡因更高
2.Espresso 因為萃取時間短,咖啡因反而較低
3.手搖茶、抹茶也都有咖啡因
結論是,如果你注重睡眠,下午三點後避免含咖啡因飲料會更理想。
五、時差:為什麼往東飛比往西飛難適應?
節目解釋了跨時區最容易讓生物時鐘混亂。視交叉上核一天只能「調一小時」。因此:
往西飛(延後睡)比較容易
往東飛(提前睡)非常困難
原因是:延後睡覺容易做到,但提前入睡往往做不到。節目引用研究:空服員和經常跨時區者常見:
1.海馬迴體積變小
2.記憶下降
3.情緒不穩
4.糖尿病與心血管風險增加
因此褪黑激素對這群人特別重要。
六、睡眠週期:你每晚會跑四到五輪的「90 分鐘循環」
節目後半段解釋睡眠結構。完整睡眠包含:
1.清醒
2.非快速動眼期 N1、N2(淺睡)
3.非快速動眼期 N3、N4(深睡,慢波)
4.快速動眼期(做夢)
人類一晚約會經歷四到五輪的「下沉 → 深睡 → 上浮 → 做夢」循環。
節目將兩種睡眠功能分開說明:
深睡期(慢波):
負責清除不要的神經連結,整理資訊、排除代謝廢物,是身體修復最關鍵的階段。
快速動眼期(做夢):
負責強化重要記憶,調節情緒,協助大腦對白天的資訊重新連結。
因此:
睡眠不足 → 記憶差、情緒波動大、免疫下降
長期缺深睡 → 增加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風險
節目反覆強調:睡眠不是昏迷,而是高度運作下的大腦整理過程。節目最後,孫孫醫師整理了三個重點:
第一:睡眠不是靠意志力,而是靠生物時鐘
第二:褪黑激素是「時鐘信號」,不是催眠藥
第三:咖啡因會阻斷疲累感,晚上喝一定影響睡眠
第四:睡眠週期決定你的記憶力、情緒、免疫力和身體修復
想知道更多健康資訊嗎?歡迎你收聽孫孫醫師的節目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