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拒賠怎麼辦?資深理賠顧問「鍾沅鴻」帶你從病歷與診斷書來解析!
你是否也在生命某一刻,被一句話打到崩潰?「不好意思,這個不賠。」這句話背後,往往不是醫療專業,也不是判斷真相,而是還沒有人帶你重新洗一次牌。
ListenContent有感說分享Podcast「人生重洗牌」內容,主持人「資深理賠顧問 鍾沅鴻」節目中提到醫療診斷可能會錯、診斷書可能有漏洞、拒賠也不代表你輸了。真正的輸,是在你什麼都沒做之前,就認定自己沒有機會。以下內容將從真實案例、證據拆解、常見誤區到拒賠翻盤策略,帶你重新看懂你的人生劇本。
一、拒賠不是結局:是你還沒找到正確的人陪你打上一圈上訴圈
一般民眾在醫療事件中常見三大誤解:
1.醫師說什麼就算什麼
但醫師也會判斷錯誤、也可能忽略症狀、也可能依印象下診斷。
2.拒賠等於真的不能賠嗎?
完全不是。
拒賠只是「初步判斷不符」。
真正能不能賠,要看診斷書、病歷、證據是否完整。
3.以為自己沒有資格翻盤
10 年內的意外後遺症,許多都能重新審查。
你看到醫師、保險公司拒絕的不是你,而是「資料不足的你」。
二、真實案例:錯過的 10 分鐘,決定一個家庭的命運
以下是一位先生的真實故事。他的太太確診後,被送到一間小醫院隔離。某晚,她進了隔離病房的廁所,在沒有人發現的情況下昏迷、快樂缺氧。等醫療人員發現,她已經需要插管。
之後醫師說可以嘗試拔管,結果拔管後不到 1 分鐘,太太臉色變黑,必須緊急插回去,造成嚴重腦損傷,成為植物人。
但家屬犯了兩個致命錯誤:
1.沒有第一時間調監視器。
導致「到底昏迷多久?」完全無法證明。
2.沒有第一時間調病歷。
醫療過程的時間點、急救紀錄、醫囑,都成為模糊地帶。
如果他當初早點來找我,我當下會要他先做的事情只有兩件:
1.立刻調監視器
因為快樂缺氧的每一分鐘,都會改變責任。
2.立刻調病歷
插管、拔管、生命跡象的變化,是醫療疏忽最重要的證據鏈。
或許就能改變賣房、借錢,惶惶度日來找各種療法的可能性,期望奇蹟降臨。若他早一步調到證據,今天的局面完全不同。其實我們不能幫助個案恢復健康,而是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,至少盡量不要讓經濟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!
三、監視器與病歷:拒賠翻案的兩大黃金證據
很多人不知道:除了病歷外,監視器畫面也很重要,以剛剛提到的案例來說:
1.「正常來講隔離病房應該會有 24 小時醫療人員做監視」
2.「太太在廁所昏迷,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被發現」
3.「到底隔了多久才發現快樂缺氧?」
另外,我遇過一位家屬,被醫師告知:「你爸爸動完手術第二天有在走廊站起來。」家屬當場氣炸,因為父親根本動不了。我沒有吵,我只問醫師一句話:「請告訴我是哪一天、幾號病房、哪個走廊。我會直接調監視器。」醫師臉色瞬間變了。最後承認判斷錯誤,重開診斷。這就是證據的力量。
四、十年內的意外後遺症,都可能被翻案成功
其實很多病症並非是意外當下或近期會造成的,那十年內我們都有機會再幫你翻盤,而常會被忽略的後遺症包括:
情緒易怒、記憶下降、平衡感不佳、耳鳴、頭暈、注意力下降、行為改變等,很多人會把這些認為「退化」、「老化」、「精神壓力」,但有沒有可能是車禍造成腦傷,這些都是意外後遺症,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爭取的空間。
我曾成功幫助一位被誤診為「老人痴呆」的患者翻案,爭取到140 萬,關鍵不是奇蹟,而是證據。
五、理賠顧問不是自己說是就是:專業才是關鍵
台灣是個知識王國,各種知識產業、顧問產業、服務業林立,因此產業的複雜性也較多,會讓很多人無法真正理解和判斷我們的專業性,我認為做這一行要有的專業是:
懂醫療、懂法律、懂保險制度、懂證據鏈、能與醫師溝通、能協助律師蒐證
我目前在四間律師事務所、四個公會擔任顧問,他們願意信任的,不是我說我厲害,而是,專業經得起驗證。
六、拒賠怎麼辦?你需要準備哪些資料?
若你要諮詢,請一定先準備:
針對車禍意外案件:
1.急診診斷書
2.後續所有診斷書
3.病歷(可申請)
4.和解筆錄(若有)
5.檢查報告(MRI、CT 等)
針對已拒賠案件
1.拒賠公文
2.主診醫師診斷書
3.過往就醫紀錄
4.病歷
越早準備,證據越完整。拒賠不是句點,誤診不是終局,意外後遺症也不是命,真正的命運,是你願不願意把你的牌重新洗一次。如果今天的節目對你有幫助,請你一定要記得 不要自己猜、不要自己承擔、不要自己放棄。讓我陪你打一圈上訴圈,為你的人生重新洗牌。
更多人生重洗牌|理賠知識節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