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dcast辨風向│Podcast到底持不持久?還是一時興起?Podcaster們該怎麼籌備將來?
Podcast辨風向│Podcast到底持不持久?還是一時興起?Podcaster們該怎麼籌備將來?
2020年在疫情影響之下,多數藝文展演活動暫停,導致不少演藝人員、網紅投入了Podcast市場,進而影響了素人開始大量創作,開拓了這項「耳內經濟」。
那Podcast真的是可長久經營的市場嗎?會不會只是一時風潮?
大到品牌小到素人,花大量時間、金錢投入Podcast製作是合乎成本與未來性的嗎?該怎麼操作才能讓你的Podcast有關注度呢?
感說創辦人Allen提出看法
先來談關注度,在Podcast爆發之前,台灣聲音產業多半在廣播、有聲書上,以廣播來說重點在於陪伴性,而傳統有聲書操作上也不離陪伴,只是更具教育意義。
以現今趨勢來看,你的節目內容不一定要特別的注重在教育、知識的傳遞,大眾知識的蒐集過於容易,所以若單以知識導向,難以抓住聽眾耳膜,那該怎麼做?
會說故事很重要!剛提到知識太容易蒐集,那你單純的陳述知識就沒有意義了,若能加入你的經歷or有趣的描述,讓知識是可實踐的,就會有意思。
Podcast能否長久經營?聽眾人數會隨議題熱度而衰退嗎?
Allen認為答案是肯定的,聲音是人與人溝通的最初媒介,不會是個黃昏媒體,只是使用型態上會不斷轉變,如廣播收音機、網頁收聽、App收聽。
未來絕對會有全新的智慧媒介出現!這也是創業者、行銷人、媒體經營者必須隨時關注與發想的。
另外,Podcast收聽群眾隨流行議題熱度而下降也是肯定的,而且Allen還認為會很快速,台灣目前Podcast討論議題多在如何製作、誰開了新節目、製作Podcast有多大商機,但忽略了為什麼消費者要聽?
回到最一開始講的,你如何創造具有獨特性的陪伴是關鍵,因此接下來近半數的聽眾可能是「想製作Podcast的人」
如同一個池子一開始只有釣魚人,釣者越來越多,後來發現魚不好釣了,大量的釣者,直接跳下池子裡抓魚,那釣者是在釣魚還是在釣人?
那該怎麼做?就是隨時換池子釣!
以ListenContent感說來看,為什麼我們平台的播客不叫Podcaster而是Talker,Talker英文翻譯:「健談者、理想者等等」,我們希望Talker在感說能成為一個「理想的論談者」,「論談」能將理論以談話的方式展現。
有兩層意思,第一層先回到目標,為什麼想經營自媒體?想要創造額外收入嘛!那你連自己的優勢、理想、職能專精都不敢講,那該怎麼去創造收益?所以先培育Talker能將理想侃侃而談。
那第二層呢?我們希望將Talker打造成該相關領域的超理想談論者,就是KOL,接著就能透過KOL的專業與流量去創造更多的收益,例如最基本的廣告業配。
因此ListenContent感說有三大操作方針:
一、「語音論談」:
如同Podcast,以免費收聽為Talker創造流量,我們會讓平台內的Talker互相串聯,最簡單的就是訪談,讓流量互通。
二、「專欄文章」:
這就如同換個池子,把Talker的觸及層面再擴大,未來還會搭配影音推廣。
三、「付費課程」:
我們稱它為體驗課程,統一每個主題3-5堂課,都是200元,目的不在於營利,而是打造有價形象,甚至提供一個促銷管道,讓Talker的流量能導入不同的商業模式。
未來,感說還會開設影音相關內容,讓Talker能去觸及更多的媒體使用者,所以我們Talker不只是經營Podcast頻道,而是在經營個人品牌。
在資訊爆炸時代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,而是你如何找到個人定位打造自有品牌,我們也會要求Talker們一定要在其它的媒體同步經營,如同Allen一直堅持的媒體只是可使用的工具之一,並非唯一,多方經營才是王道。
想知道更多個人品牌經營資訊嗎?請持續鎖定ListenContent感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