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oden®喬登衛浴 Wayne|從代工王國到品牌戰場:Wayne 的衛浴轉型實戰錄
自我探索

《人生失敗學》下集延續上一集的人生轉折,主持人 Neo 與來賓 Wayne 聚焦在「事業實戰」:一家做了 50 年的衛浴老牌,如何從 OEM 代工轉向 品牌直面市場?Wayne 談選品、供應鏈、渠道、內容與人脈——一場台灣市場為起點、面向國際的轉型戰。 一、家業底盤:50 年代工資產,為何還要做品牌? 1.歷史與規模:家族品牌「喬登衛浴」滿 50 年,在對岸設廠超過 30 年,長年承接歐美大單,代工體系成熟穩定。 2.關鍵抉擇:代工能養活工廠,但「品牌」代表定價權、用戶心智與長期資產。受管理學啟發(Wayne 提到上的管理課),他確立「拉出新品牌」而非直接以舊品牌硬切市場:避免與客戶品牌正面衝突,也能建立差異定位。 3.資源盤點:完整的金屬件能力、龐大的供應商網絡、穩定產線——是新品牌可「少燒錢、迭代快」的底氣。 二、第一個撞牆:只賣水龍頭,賣不起整間衛浴 1.市場真相:終端客戶或設計師下單時,往往要「整間衛浴的解決方案」,而非單一龍頭。 2.痛點示例:客戶看型錄很驚艷、也愛龍頭,但一問有沒有「面盆、浴櫃、陶瓷、浴缸」可一併搭配?若沒有,成交就卡住。 3.Wayne 的解法: ◆選品整合:以強項「龍頭」為核心,延伸到面盆、浴櫃、陶瓷、配件,打造「一站式選物」。 ◆供應鏈優勢:憑多年代工累積的人脈與驗廠能力,親自走線「深圳—廣州—佛山—雲浮」,為新品牌挑選質感獨特、價格有競爭力的上游。 ◆差異款式:導入具設計辨識度的面盆與 大理石把手 系列(雲浮選石),以「視覺記憶點」建立品牌風格曲線。 三、設計師與內容:讓口碑與流量成為銷售槓桿 1.設計師路線:Wayne 明白品牌要打進設計圈—與「會選物、有流量、有審美」的設計師合作,從示範案、展場到商空導入,形成案例飛輪。 2.內容戰略:開設自媒體頻道 「徐董久等了」(雙關:徐董/久等/喬登),把「產品、選物、工藝、現場勘查」變成劇情化內容,補足品牌曝光上的「沒被看到」問題。 3.展會與體驗:延續建材展「試水台」等互動,讓消費者與設計師「摸得著、玩得懂」,縮短決策鏈。 四、單品破口:納米微氣泡龍頭,從剛需出水點切入 1.產品賣點:把「納米微氣泡」導入出水端(面盆/廚房/花灑),1cc ≈ 4 億顆氣泡、小於毛孔,形成「深層清潔、除臭、去農藥」的實際體感。水初出為乳白狀,靜置後恢復透明。 2.情境銷售:展場實測「去手部菸味」一試有感;延伸到 美髮、SPA、美業、寵物 等高頻用水場景,建立 B2B2C 的多場域擴散。 3.渠道策略:線上線下並進:線下做體驗與合作,線上用內容與口碑拉新,打造「功能+體驗」的心智定位。 五、品牌路徑與節奏:先台灣,再東亞與東南亞 1.台灣為試煉場:以選品整合、設計師合作與展會曝光,先打穿在地口碑。 2.區域擴張:Wayne 已規畫 日本、馬來西亞 等地考察,憑供應鏈與差異化設計切入。 3.現金流與風險:「不走豪擲燒錢」路線,以 小步快跑 驗證產品—渠道—內容的組合,守住底盤、穩健擴張。 六、組合拳:選品電商 × 設計師 × 自媒體 1.選品電商:與具審美與銷售力的合夥人搭檔,建立自有站與多平台矩陣,用「可購買的內容」提高轉化。 2.設計師社群:從示範案、共創款、聯名系列,到導購分潤,形成設計師口碑網路。 3.自媒體頻道:把品牌故事、選品標準、產地考察、工法細節「影像化」,降低信任成本,積累搜尋資產。 七、Wayne 的路線圖(3–5年) 1.產品:龍頭為旗艦,選品補齊套系;推出具有識別度的「石材把手」、「特色面盆」系列。 2.渠道:設計師合作/展會體驗/內容導流至自有電商;美業與寵物場景建立垂直示範店。 3.品牌資產:自媒體持續輸出、SEO 長尾內容,建立「設計 x 功能 x 體驗」的三角定位。 4.海外:以輕量展會+在地設計師合作切入,測單→放量。 八、心法收束:貴人、老師與「問對問題」 Wayne 提到老撾行程遇到「高人」的啟發:人生六次改命機會——出生、學業、伴侶、供財神、貴人、人生導師。遇見就要抓住;而抓住的方式,是不停破圈、主動提問、問到本質。他也以與父親的和解,回應多年前那句心裡話:「我不能替我自己決定嗎?」——如今是「能為自己決定,且能與家人好好溝通」。 九、Neo結語 從代工王國走向品牌戰場,Wayne 不靠豪賭,而是用「供應鏈×選品×設計師×內容×體驗」的組合拳,逐步築起新品牌。對創業者而言,這是一條可複製的路:用小步快跑去驗證,用長期主義做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