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子村有限公司 創辦人 Doris|從北京到台灣: Doris 異地創業血淚與重生
自我探索

歡迎收聽《人生失敗學》,我是 Neo,讓我幫你充點電。這句招呼,開啟了節目的核心精神:不粉飾、不逃避,以最樸實的語氣直面每一段「跌倒的現場」。節目設計成上下兩集—上集直視「至暗時刻」,讓來賓把那些最不想被看見的片段,交給麥克風與時間;下集則是「舞台日」,在復盤中重構方向,將曾經的痛,打磨成能照亮前路的光。本集,我們邀請到「種子村」創辦人 Doris,帶來一段格外真切的復原與重建。 一、至暗時刻:在異地,從零開始的代價 23、24 歲,Doris 飛往北京創業,與團隊共同打造國際托兒所:從募資、找點、畫設計圖,到行銷、招生、親自下場教學——她在高壓的「0→1」裡快速長大。商業地段昂貴、管理成本沉重,當資金突斷,項目被迫出售,劇情急轉直下。她被其他教育集團延攬,角色不斷切換;而在另一端,遠在台灣的公司也要她扛起責任。 「那天我打開網銀,餘額只剩四百多人民幣。」這不是戲劇對白,而是一個年輕創業者真實的錢包與呼吸。她不想讓伴侶與家人擔心;於是,用半張衛生紙、一天一片麵包與一瓶發酵乳度日,騎著共享單車接續地鐵、轉乘,再拼到下一站。 二、文化與身體:職場規則,總有人付出肉身代價 在融資與談判的餐桌上,她學會了「三部曲」——先白酒、再紅酒、最後啤酒收尾。中午開場,夜裡散席;一週三四城,吐到送醫。她不是天生能喝,只是知道自己代表的不只是個人:有同伴、有投資人、有家庭。身體的能量被一寸寸換成籌碼,年輕時肝臟尚可支撐,然而她明白,這種方式,總有一天會把人推向邊緣。 三、失敗學的底色:在懷疑與攻防之間,守住專業 Doris 出身傳播背景,卻在中國大陸的教育現場完成了能力曲線的躍升——行銷對接 500 強企業高管、學前教育的實務與管理、與家長的深度溝通。然而,人在江湖,總有看不見的刀:被威脅、被物化、被抹黑。她說,真正的底線,是「問心無愧」——若站在正道上,可能會辛苦、會繞遠,但終究會過去。她不強調「我有多勇」,而是誠實地說:「我也是個女生,也會怕。」每一次破碎與重建,都不是因為天生強大,而是因為沒有退路——只能把瓦礫一塊一塊堆回去。 四、孤單的那一夜:有人在背後說,妳不工作,爸爸也養妳 黑夜最深的時候,往往不是外界如何難,而是你不願意麻煩任何人。Doris 形容自己「把在乎他人的分量,放得比在乎自己更多」。直到有一天,父親的一句話落下:「就算妳不工作,爸爸也可以養妳。」不是要她放棄,而是要她知道:她可以不必那麼用力逞強。每個創業者都需要一個這樣的聲音——不是解決方案,而是一個可以暫時卸重的肩膀。 五、給上班族與創業者的行動清單:把力氣用在對的地方 《人生失敗學》不是雞湯,而是可被複製的肌肉記憶。本集提出兩組實操建議: 1.給上班族 第三人視角:卡關時,請可信的人描述「他眼中的你」,外部視角能校正自我認知。 按下暫停:焦慮會讓決策品質崩解,先穩住節奏再行動。 拆解成小任務:完成一件最小可行的行動(例如寫完一封信、打一通關鍵電話),讓自信回流。 2.給創業者 請先放過自己:長期高壓下,允許休息是續航的前提。 允許放棄:會止損是專業的一部份,撤退不是失敗,而是重整戰線。 建立復原日常:Doris 的三件事——運動、閱讀、親近大自然。每週固定一段「無干擾時段」,讓心智肌力恢復。 可視化價值:先做出成果、讓人看見能力,回報與薪酬才有談判籌碼。 六、從黑暗到舞台:把故事說出來,光就會進來 Neo 在節目裡說:「失敗不是句點,也是舞台的起點。」上集,我們與 Doris 一起回望了那些難熬的瞬間:資金斷裂、角色衝突、身體透支、孤單與被誤解。說出來,不是為了博得同情,而是讓經驗回到它該有的位置——成為知識與方法。 Doris 也分享了她的「復原三步驟」:讓身體動起來,讓腦袋靜下來,讓靈魂回到自然。那些看似簡單的選項,日復一日堆疊,竟成了把人從谷底往上托的穩固杠桿。 七、下一集預告:「舞台日」——把能量,端上檯面 下集,我們將與 Doris 探討她此刻的目標與下一步:品牌的延展、團隊的養成、產品的選物哲學與商業模式的迭代,如何同時兼顧理想與現實;以及,她如何設計一個「不再燃盡」的工作系統。 《人生失敗學》相信:每一次跌倒,都值得被溫柔記錄;每一次站起,都值得被熱烈喝采。當你覺得自己在黑暗裡迷路,不妨先完成一個小動作,然後把你的心情寫信給我們——說出來,代表一切都過了,一切都會更好。 我們在「舞台日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