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溝通技巧能有效改善人際關係
溝通技巧好壞可直接影響到人際關係,而溝通可是門藝術,不論是職場溝通、情侶溝通等,一句話就可能影響結局走向。你也有溝通失敗的案例嗎?或是心中有個疙瘩,總覺得誰無法溝通呢?
就讓療癒Talker|創造導師Cherrie來跟大家分享我真實經歷的小故事,與面對溝通問題你可以輕鬆掌握的四種溝通技巧!
在咖啡店的一隅,看到兩個人面對面,一個比手畫腳、滔滔不絕,臉部表情充滿著八點檔的男或女主角生動的情緒,另一個人發著呆或臉色鐵青的面對著,偶爾發出「嗯、哦」,或是可以感覺到有話想說但話到嘴邊似乎就停住了(這時候背景音樂響起周杰倫的「開不了口」)。
換一個場景,在家中,老公和老婆為了一件事情面紅耳赤的爭論不休,當其他家人要上前調停時,兩個人不約而同的說,我們沒有吵架,我們只是在「溝通」……;辦公桌旁,上司用嚴厲的口吻詢問下屬想法,對於執行方針有什麼想法?有什麼疑問?該如何執行?下屬吱吱唔唔,顧左右而言他,就是沒有回答上司的疑問。
對於以上的場景,是否感到熟悉?可能曾經發生在你、我或是周遭的親朋好友身上呢!
很多時候詢問當事人得到的答案,真的會跟上述那對夫妻檔所回答的答案一模一樣,「我們在溝通」,那麼,到底,溝通是什麼呢?一般的認知不都是問題經由溝通之後,會得到一個可能不是盡如人意,但至少彼此都能接受的答案嗎?為什麼在很多情形下,反而將狀況越弄越僵,甚至造成嫌隙的局面呢?
在很多人的眼中或心裡,覺得溝通就是把「想說的話直接、不加修飾的說出來」,因為這樣叫誠實,然後期待對方「照單全收」,把我的話通通聽進去,接著轉身照做,但是實務上,經過這樣的「溝通」方式,能夠成功的機會幾乎等於零,為什麼呢?
讓我們轉換一下立場,如果你是那個「被溝通」的對象,你會收到的什麼呢?我想大部分會收到的是「單向」的情緒、要求,而不會收到這是一個「雙向」的溝通吧?所以,坦白說,如果只是這樣,那我們就會視作一種「無效的溝通」,因為有來卻沒有往!沒錯,溝通是一個雙方面、有來有往的互動,這樣才有辦法去到找出「最大公約數」;彼此都能接受的作法,這樣才會稱作為「有效的溝通方式」,那該怎麼做,才能夠達到我們期待的效果呢?以下,雀莉分享從過往的經驗所學習到的幾個重點跟大家分享:
意願+允許,才是啟動溝通的關鍵
彼此有意願透過這次的談話、互動,達成一個彼此願意調整、修正的方向或具體做法,並且允許對方坦承的說出心裡話,當有了這樣的允許,彼此會是在一個平等的位置而非高、低或對、錯的立場及角度。
我不聽,你不說,那溝通幹什麼?
很多人以為溝通的首要條件是「說話」,但對雀莉而言,溝通首先需要做的叫做聆聽,而且是「開放」的聆聽,什麼是開放呢?就是不帶預設立場,不揣測對方意圖,是敞開心胸的去聆聽,如果不明白就提出疑問,這樣的聆聽才有價值與意義。
別被情緒左右,好好說話
針對事件發言,出發點是為了解決分歧點,而不是一股腦地抒發情緒;提出看法、意見,而不是批評、指教,當然適時的表達情緒也很重要,但可以在事後冷靜提起,當下表達情緒容易混淆焦點。
取得共識,並非情緒勒索
在上述的聆聽及說話來回數次之後,彼此會取得一個共識,很重要的是「同意」,不是委曲求全、不是退讓,這有什麼差別呢?同意是指我「選擇」了這個做法,而非我「不得不」這麼做,「選擇」對我而言是有力量的、與我有關的、我可以影響或改變結果的,而「不得不」只是沒有力量、決定權不在我,甚至是有情緒,對於彼此關係的進展並沒有幫助。
以上溝通的步驟,是雀莉在過往的職場、輔導他人的生涯中,歷經在人際上不斷碰撞的經驗所得來的學習,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,如果你覺得我的提議不錯或是認同,可以開始在生活周遭練習、運用,請記住,「練習」是關鍵,如果我們剛買到一把好用的螺絲起子,我們也需要透過練習,才能使用上手;溝通也是,過去的我們如果沒有習慣運用這樣的要點,那麼請多多練習,一旦上手之後,我們就會發現,可以大幅地拉近我們與人之間的關係,也更容易建立深厚的情誼唷!
想知道更多的Cherrie創造人生之路,歡迎大家可以點選下方圖片,加入臉書不公開社團:希塔療癒-Cherrie雀莉的幸福創造之路